公司成立Z初的3-5年,談下了幾個代理品牌,有十幾個人了,公司業務也在快速增長,我有點信心爆棚了,天天琢磨著怎么快速發展,打算國內各地建立多個辦事處!
先后成立了湖南,天津,北京三個辦事處!
這時有個比較了解公司情況的朋友好心提醒我,你現在團隊管理很重要啊,要控制好應收欠款,把審核流程規范起來!
我那時過于自信,回復他:“公司這么小,有什么好管理的?只要公司快速發展,這些問題都不重要的!”
結果我很快就被啪啪打臉了……
公司成立初期,因為沒有完善的管理流程,怎么做怎么管全憑我的感覺,結果公司問題多了去了,整個漏成了篩子。
因為沒有控制應收應付,有個別員工自己收現金不給公司的,還有客戶有超期欠款,結果采購離職都找不到人。
我也沒嚴格管理銷售,幾個外地銷售甚至還另外打了一份工,自稱可以多拿一份工資,而在綠百草的業績幾年下來不升反降!
在廣州的幾個銷售,因為我把公司客戶都分給了他們,私下吐槽老板屁用沒有,公司全靠他們養著。
有個銷售臉上有塊黑斑,跟我說要做手術,要請一個月的病假,我沒同意,只批她事假,結果回來就離職。
那段時間公司氛圍非常差,幾個銷售陸續離職了,有的創業了,有的去同行公司了,離職交接做得也很敷衍,很多客戶再也無法聯系上,也產生了很多筆死賬。
十幾個人的團隊又變回了2-3個人。
在那幾年公司業績也沒什么增長,始終在兩三千萬徘徊,我一直處在招人,離職,再招人的循環怪圈中!
消磨著我的銳氣,一直沒什么進步和發展。
那時我就在思考,我這么辛苦這么累,只是賺點小錢,一事無成,這樣的創業有什么意義?還記得當初的理想嗎?
這時我才想明白,不能在這樣蹉跎下去了,要好好整頓一下內部管理了!
攘外必先安內還是有道理的啊!
我先邀請那朋友進入了公司,負責財務和采購,建立了發貨審批制度。
銷售每月要核對應收應付,出現超期欠款會先扣銷售利潤,等銷售追回欠款后再返還,欠款從一千多萬降到了600萬,公司流動資金充裕了,又可以愉快的訂貨了!
我重新組建銷售團隊,從中挑選了幾個有潛力的,加上各團隊的骨干,和他們商議入股的事情,第1期加上我總共9個股東,不光是銷售部門,其他部門也都有股東了,從此公司氛圍完全扭轉了,團隊非常穩定,連續幾年增長率都在50-60%。
有幾個之前猶豫的主管,后面看到公司的發展勢頭不錯,也都陸續加入了!
之后,我在各個部門都提拔了主管,同時也是股東,大家雖然經驗不多,但是責任心都很強,小公司Z多的還是銷售,我設立了多個團隊,每個團隊一個主管,團隊間互相PK。
當各團隊主管逐步可以獨當一面時,我終于有時間考慮公司下一步的發展問題了!
總結
可能會有人覺得,老板如果花很多精力淪陷于日常事務,那不是浪費資源嗎?
老板應該是做大事的人,做決策就行了,不應該直接參戰,更不應該陷于日常事務。
公司有一定規模后,應該把公司交給職業經理人來管理,老板應該像鷹一樣尋找下一個投資目標,這樣才能不斷地壯大企業,成就霸業。
我覺得小公司靠老板,中型公司靠管理,大型公司靠文化。
而儀器行業大多數公司都是小微企業,達到幾百人都很難,而且儀器行業非常傳統,產品更新換代非常慢,所以也不會突然發現一個非常大的機遇,對于我們儀器行業來說,太大的戰略一時半會也找不到,我們能做的大多是小事情。
與其尋找一件大事去做,不如踏踏實實把一萬件小事做好,把日常管理做好。
畢竟對于我們小公司來說,目前遇到的問題Z主要的還是生存問題,團隊管理的問題,提高產品利潤的問題,而不是整天想著如何上市,或者做到五百強的問題。
公司在創立初期,基本都是靠老板一人管理,這時候日常事務應該是占據了80%以上的時間。
公司穩定后,人員從10人逐漸發展到幾十人。可能老板就需要通過大量的時間, 讓公司從靠老板治理,有序的進階到靠管理制度治理,靠中層主管管理。這個過程也是非常花時間的,可能要占據至少70%的精力。
等到公司正式進入制度管理,公司管理層正式步入軌跡,老板才能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戰略問題。